最近軟體業最震撼的消息應該是CA突然的大規模的縮編亞太區直轄人力,改由經銷制度更來經營這個全球注目的成長地區.CA後續如何的發展,是整個IT界都在觀察. 80年代全世界知名的軟體公司大概十根手指頭可以數的出來. Microsoft, Lotus, Informix, Oracle, Novell, Dbase III 的Ashton-Tate, AutoCAD.的Autodesk. Turbo C 的Borland等. 90年代初期CA, Symantec, SAP, Adobe, Corel.等開始越來越多各式各樣的大型軟體公司出現.2005年以後隨"網路軟體"平臺的出現,如Google, Salesforece.com, YouTube, Facebook, 等似乎把軟體產業的發展又往另一方向.
企業市場現象:
近年來,M&A(購併)是大型企業軟體業者主要擴充市場版圖與成長的主要策略, IBM, HP, MS, Oracle, SAP….etc.都不段的尋找購併的標的來增強自己的競爭力. 一個發現是, 這些大型的軟體業者的版圖不斷的擴大,造成市場現象是,小的軟體業者不是被購併就可能是漸漸的從市場上消失.大型的資訊業者,可以利用公司跨版圖的資源, 透過其它的產品,如硬體,服務等相互搭售,來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如此手法也壓縮了小型獨立軟體公司的生存空間.
難到小的軟體業者就沒有生存空間嗎?其實也不盡然, 畢竟整個軟體產業分佈非常廣泛,根據IDC的黑皮書(Black book)報告, 2007台灣的套裝軟體市場規模約新台幣280億,雖然前五大軟體公司約已刮分了120億(其中微軟佔很大部份),尚有160億(US$500M)的市場散佈於各式各樣的應用與各行各業. 最近我們發現結盟也在市場非常熱落, 軟體廠商與硬體廠商或是軟體廠商與資訊服務廠商的結盟. 甚至是軟體廠商之間的結盟.結盟或許是小型軟體業者可尋求的生存之道.台灣政府曾大力推動的BEST旗艦計畫(Best E-Services export of Taiwan;台灣卓越資訊服務輸出計畫),由政府經費資助大型軟體業者來扶植小型軟體業者採取母艦帶領屬艦的方式 ,將臺灣軟體帶入國際市場,兩年來雖然艦隊已組成,可能是近來油價高漲,政府並無足夠經費再資助這些艦隊出港.甚為可惜與不解. 也替台灣的軟體業者的未來擔憂.
擔任軟體的業務主管可能都可明顯感受到軟體市場的成長力道是越來越薄弱. 景氣未明導致企業對IT的投資趨於保守,造成大型企業市場越來越競爭,國際大廠紛紛推出小型解決方案投入中小企業,然而中小企業市場廣泛且零散,且普遍對價格敏感,又是一個競爭市場, 因為競爭,廠商進入此市場都因此稀釋了利潤.導致的後果是市場越作越小,客戶最終也沒有得到好服務. 台灣軟體產業的競爭文化真的值得廠商深思.唯有 將市場從價格競爭文化,帶往品質競爭文化, 才能將市場作大,創造業者與客戶雙贏的局面.
消費者市場現象:
近年來在一般個人使用者的軟體市場變化更大,有非常多的軟體都已經Web化了.現在Browser可以滿足多數人的應用需求,上網除資訊查詢外, email, 一般文書應用, e-learning, e-map等等..看Google所提供的服務越來越多, 還有更多的軟體業者加入,就可想像browser已經是有無限想像的應用空間. 最近華碩採用Linux的Eee PC在消費市場上大賣,Windows Vista的接受度不如預期, 都可想像 thin-client 的時代又來到, 軟體漸漸的已無依賴作業系統的需要. Browser已經取代作業系統的地位,這對一般使用者來說或許是好事, 因為不需花費太多力氣去解決所謂相容性的問題.但可能會花很多時間在網路上搜尋最新的應用服務. 過去人類花費太多時間在電視上的問題現已轉移到網路上.網路已是宅男宅女形成的根源.
1990年代微軟Windows平臺讓個人電腦的應用帶入家庭, 2005年的Google,Yahoo等將網路平台應用帶入生活, 如果以15年一個世代,2020年你會希望是誰(甚麼)帶領我們進入下一個世代呢?
Add new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