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

7.2.1 調查資料量的基本想法

在導入事務機器時,首先必須瞭解那些事務處理能夠轉換為機械的作業、測量事務量的範圍、單位時間集中度以及發生頻率。為了讓引進的機器發揮最大效率,因此必須因應機械的處理能力,讓資料在單位時間內不斷地被處理。但是,銀行事務的資料產生現場與生產工廠不同,資料的產生會受客戶不定時的蒞行動向而左右。因此,如何統一這些毫無秩序的資料群,並且放到機械的處理工程上,這將會是一大課題。因此,控制資料流程,給予一定的秩序,這就需要將人工的作業流程安排納入其中。

銀行事務裡的資料產生來源大致上是來自三種資料流入路徑。第一種是由客戶拿到櫃台的交易資料。第二種來源是營業廳產生的各種帳戶轉帳事務、夜間金庫、自動付款機(CD)、自動櫃員機(ATM)、現金自動兌換機等產生的資料。第三種來源是外務負責人所帶回的代辦事務資料。為了將這些各式各樣的資料依序、有條不紊地移到機械處理,首先必須掌握各種系統的資料量。測量資料量時,實際掌握這些資料產生來源是最重要的一點。在測量項目上,考慮的事項則針對可以轉換為機械處裡的業務處理,同時只追蹤收集那些資料。

舉個具體的例子,以出納事務的合理化來看,在出納事務中,處理金額本身並沒有太大問題,比較有問題的反而是所處理紙鈔與硬幣數量,以及票據類的張數。再者,處理業務的狀態也會成為資料量佔據很大比例的要素,至於處理業務的狀態,主要有:
(一) 現金的進出款比例
(二) 紙鈔硬幣處理比例
(三) 稅金等委託事務比例
(四) 兌換事務量
(五) 支付各種準備金的事前準備

再者,在存款業務中,特別需要注意的事項是處理大戶的存款。這些大戶存款一旦開始處理,就不可在結束之前中斷處理,這樣才會更有效率!但是當在處理期間,因為批次小的交易處理進入等待處裡的狀態,使得事務處理恐怕會出現延遲,這時就需要注意了。畢竟這些事項不僅只是發生在櫃台而已,也有來自外務負責人所攜回的資料,因此必須綜合掌握實際狀態。

以上是以出納事務為例,說明資料量調查的想法,特別是在與機械化相關的資料量調查上,計算測量目前所進行的人工處理作業的事務處理狀態,再將資料與機械規格搭配起來看,就可以判斷能否進行處理。資料量調查是左右合理化成敗的重要關鍵。因此在這個事務量測量中必須注意、容易陷入的盲點就是:如果直接使用所收集的原始資料,就很容易產生判斷錯誤的情況。也就是說,在達到收集這個資料的過程中,所執行的作業邏輯必須經過檢驗才行。

舉個具體的例子,在思考出納事務中的兌換事務手續時,首先要收取客戶準備兌換的金額,然後再支付其他面額的相同金額,這樣兌換事務才會結束。像這樣思考事務處理的邏輯,就可以知道在處理一個資料的事務手續上,包含兩種人工處理作業。因此在兌換事務的資料量部分,必須將其視為兩個單位的事務量。而收集原始資料再經過適當的加工後,即可調查出誰是比較接近實際狀況的事務量,這在分析投資效果上,確實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Add new comment

Plain text

  • No HTML tags allowed.
  • Web page addresses and e-mail addresses turn into links automatically.
  • Lines and paragraphs break automatically.
CAPTCHA
情非得已,網路蟑螂橫行,必須確認您是友善的訪客,麻煩之處,尚請見諒
Fill in the bl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