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 2012-08-21 11:38 — seawind
第一波、第二波的台資行已經前進大陸年餘,在此之時,其實可以慢慢的對一些IT議題進行討論。
今年大陸很多金融IT廠商整併的整併,落跑的落跑,中資行也在做新一波的核心提昇,一時風起雲湧,也真是精采。
加上這兩年監管強度加強及CNAPS2要上不上的狀況,這些都是可以討論的。
就第一波台資行,業務的部份因為目前各行差異性有限,因此自製與外購的差異也還不明顯,可以持續觀察。
但就目前最大的問題還是在「監管報表」上,大陸的監管法令改動頻繁,相對報表報送的產品異動也大,動不動又要收錢,這和在台灣的狀況差異很大。
也對台資行的IT發展造成不小的麻煩,另外就服務品質上,當地IT仍與台灣IT廠商的素質有落差(主要是服務品質),感覺上似乎都是讓大陸的IT廠商練兵用...。
這部份倒是值得思考,台資行是否可以聯合起來做共用的法報系統,亦或是有台灣的IT廠商可以介入這一塊,這是蠻好玩的問題。
後續相信還有很多可以討論的,有興趣的先進就請接下去吧~
討論主題類別:
台灣IT廠商介入這一塊,
台灣IT廠商介入這一塊, 除非願意先投資大量的人力與時間進行, 否則不太可行~
為何這樣子說呢?
台灣IT廠商的技術沒有問題, 但是對大陸法規的了解與關注度不足~
大陸的法報系統的架構可以分為三部分
1. 銀行資料導入與處理
2. 法報資料校驗
3. 申報資料的產出與反饋處理
這三項基本上都有不同的注意要點~
1. 銀行資料的導入與處理
如果要建立通用的平台, 基本上是可以提供一個標準的接口檔案, 以便讓銀行根據這個接口檔案的定義, 將資料塞入接口文檔中
但是IT廠商要提供這個標準的接口文檔內容前, 必須先了解法報內容要什麼? 每個欄位的定義與演算邏輯是什麼, 這樣子才能提供標準的接口文檔內容
這一段也是要花費最多時間的, 並且這不是IT人員可以了解的, 必須要有業務人員、合規人員的協助才有辦法
2. 法報資料校驗
因為每一家銀行的系統不同, 所以其欄位內容皆有不同, 雖然透過共通的接口文檔導入, 但是進到系統後, 校驗的邏輯與監管人員的認可就是重要的
如果監管人員不認可, 基本上, 就會有刁難的情況發生(其實, 就是問的很深入)
3. 申報資料的產出與反饋處理
產出資料不是難事, 但是處理反饋訊息, 並指出問題所在, 快速地讓使用者反應及處理, 這就是問題~
一般大家都是熟悉正常處理的狀況, 但是錯誤處理的經驗就很少, 所以當然要快速與及時的反應出問題, 這就是要經驗的累積,
但是有哪一家銀行願意做白老鼠? 因為漏報, 錯報, 遲報都會被監理機關記點, 記點多了, 除了要找銀行的領導談話外,
對未來新業務的申請也有影響~
這是我實務上的經驗分享
Janus
Add new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