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

雲端核心銀行系統在台灣的拓展

近日與A銀行策略長財務長資訉長有1小時對話。A銀行核心系統近20年,目前應付業務單位要求,有些力不從心,所以近日釋放更換系統的訊息。我因為去年牽線在日本核心系統高市佔率No.1(50%以上)IT商N與台灣最有可能執行雲端型核心系統(N公司的商業模型)的II公司(就公司規模、業務內容、股東構成、目標方向等條件研判)合作,所以市場上有關N+II的雲端核心銀行系統商業活動我都會參加。
A銀行策略長看起來非常年輕,約35-40吧?(江山代有才人出,決策階層年輕化是趨勢,讓我感覺到年資與經驗還是站在輔佐的立場較好),對於核心系統的重建與維護需要內部最優秀人力(銀行整體業務、系統的涵蓋面,業務與系統的綜合經驗、應對力)都非常清楚,但是對於將最優秀的IT人力資源投入耗費年IT預算近8成的維護工作,站在財務與策略長的觀點就不認為合理,而是應該將這樣的人才賦予更多創造性的工作(Innovation task),而且通常好的人才重複的工作作多了,駕輕就熟,對個人樂得輕鬆,但是對公司而言就是浪費。因此對於我的提案-主要針對帳戶交易與帳務處理(存、放、滙-就商品本身30年幾乎沒有改變,但是對與其他商品與顧客服務、通路等関聯性則日益複雜,如果經驗不足疊床架屋,耗費近8成IT預,是一般情況)交給專業的公司維運(其餘各銀行策略性系統則自行維運)就成本與這類人才逐漸缺乏的情況下,不失為解決的方法,況且這也是一種潮流與趨勢(就日本這個強烈要求系統客製化興高品質服務提供客戶的國家,超過80%的銀行都將核心系統交給專業公司經營)。A銀行策略長比較耽心的是系統掌握、维運品質、委外系統與自營系統的管理等等,相對於成本的節省表示非最重要的考慮,我告訴他這些都要依賴SLA來規範,如果這種IT運用方式是趨勢,對於付費者反而是多了權力與彈性(大前題市場要有競爭者),反之,想要參與這種經營模式的IT商,門檻也相對高,要踏入之前也會仔細評估自己的條件,條件不足絶不敢貿然投入,如果投入,必然也會想要把它做的成功,在這樣的相互依賴條件下,長期下來對客戶IT的保障反而更好。A銀行策略長看樣子似乎同意我的回答,但是我必須承認我內心仍然存在疑惑-耍集合夠份量與條件的參與者(infra商、DC商、solution 商、si商)再加上客戶(參加銀行)的支持、實現的決心與毅力,我個人深深感到-努力還不夠,但是如果突破入門的障礙,未來絕對是市場的主流。

Add new comment

Plain text

  • No HTML tags allowed.
  • Web page addresses and e-mail addresses turn into links automatically.
  • Lines and paragraphs break automatically.
CAPTCHA
情非得已,網路蟑螂橫行,必須確認您是友善的訪客,麻煩之處,尚請見諒
Fill in the bl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