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好幾篇有關台灣的報導,每篇都提到台灣的美好之處,尤其是台灣人“溫良恭儉讓”的良好品德,為人著想的無私奉獻更是令人感動。
絕大多數的台灣人都很有人情味,喜歡幫助人,雖然因為詐騙集團的胡作非為導致人心惶惶不安,但善良的本性還是讓我們以台灣人為榮。
許多朋友都感慨的說:台灣的電視報導太多的負面新聞,車禍、殺人傷害犯罪事件、政黨對立、水火災害...等,正面鼓勵人心的新聞比率上相對少了許多。因此許多好人好事是不為人知的。
同學傳來一則分享,標題寫著"台大創校 以來最年輕的EMBA畢業典禮致詞貴賓-沈芯菱”。就我所知,EMBA就是高階管理碩士班(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主要在培育高階主管的管理能力,班上學生都是社會上頗有成就的高階主管,這位致詞貴賓到底多年輕?她到底有什麼成就?因此上網查詢她的相關資訊。
沈芯菱,1989年11月出生在雲林縣貧困攤販家庭,半工半讀完成大學學業,目前也是台灣大學商研所博士班,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在學中。自11歲投身公益,從未接受捐款和贊助,17年來獨力支出800多萬元,力行多項慈善活動,曾獲“總統創新獎",兩度“總統教育獎”,十大傑出青年,獲選台灣十大慈善家,台灣百年代表人物,其事蹟編入十三本教科書,所以年輕學生幾乎都讀過她的事蹟,商業週刊喻為“台灣版的諾貝爾和平”獎,時代雜誌稱她為“天堂掉落凡間的天使”,是家喻戶曉的公益楷模,而我這孤漏寡聞的人居然從未聽過,真是慚愧。
為什麼一個年紀輕輕的小女孩,11歲就開始做公益,因為她的同理心(Empathy),她願意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的為別人的需要著想,她為了幫助弱勢窮困孩子有免費學習知識的網站,她考取31張電腦專業證照,為貧苦孩子架設“安安免費教學網站”,她說:真正的貧窮不是沒有錢,而是沒有能力去付出。她有一句名言:成功,不是你打敗多少人,而是你能幫助多少人。
她不只幫助孩子學習,她也架設“台灣農產網銷平台”,幫助許多果農銷售農產品。她的出發點在“樂於助人”的同理心,對於她的成就,她謙虛的說:我只是比別人多一份執著和努力罷了。
看了她的所做所為,我真的覺得汗顏,但是我卻相信,在台灣仍有很多人在默默地為台灣努力貢獻自己,我更相信,因為大家的同理心,台灣一定會越來越好。
聖經哥林多後書8:12說:因為人若有願做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
詹俊裕寫於
20180823
Add new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