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承接過許多核心銀行系統的開發案、客戶對象有銀行、信託投資公司、信合社、農會,當中部分的案子是PILOT PROJECT,也就是市場上第一個使用該SOLUTION的客戶,我的感覺是國外(台灣以外的華人)的客戶,比較"敢"當"白老鼠",反之在國內愈大的金融機構,態度愈保守(也許包袱多的緣故),所以在台灣有3次的PILOT PROJECT,對象都是基層金融(都是在該領域的前幾大優等生),這些獲利良好的基層金融,相對比較重視IT,同時因為預算也較充裕,所已雖說是小規模機構,但也是重要客戶。
我在跑這種客戶時,往往"校長兼撞鐘",跑案子過程中,業務、技術通通一把抓,因此到簽約時已經和客戶很熟,不論是管理或是IT部門的高層。因為如此,所以在合約的商談中,客戶比較願意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同時因為"賣"的人與"作"的人是同一人,客戶也比較放心,所以雙方更是容易建立"信任感",因此在"系統與業務的需求"上也很容易接受我的看法。在這樣的情境之下我逐漸發現獲得二件事,一是-開發過程比較順暢,大都吻合原先計劃,驗收收款也比較順利(當然基層金融的人比較"古意"也是有關)。另外是-到後來才得到的一個意想不到的好處,而且這個好處是結結實實落在個人身上,那就是-因為在"業務與設計上獲的全面性"的掌握,同時習慣性的的使用"因為法律與業務習慣,所以系統的設計這樣做最洽當"回答方式,所以大部分今天來上我的課(習慣將客戶當學生)的人比較能"理解且接受"我的講法,即便我的"口才與態度"也不是很好。 我過去常講一句話-"上線視同驗收",到今天我仍然常把這句話掛在嘴上,當然真實的世界這是不可能的一件事,但是內心如果沒有這個自信,或是直覺得嘲笑這種念頭的人,實際上從事SI這種工作,凡事都會面臨"沒完沒了的困境",心理生理上也無時不刻處於壓力的情境,實在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因此在許多授課的場合學員問我這種工作好不好,通常我的回答是-"別的工作沒做過,所以不知道這個工作好不好"。但是在這裡我要告訴大家,即便目前我處於退休狀態,但嚴格說來還是在延續過去我的工作,只是方式相當不同,那就是-"過去上門找客戶,現在客戶找上門"、"過去是彈性議價,現在是不二價"、"過去是工作完再收款、現在是收款後再工作",如果你問我報酬如何?老實說:"嘿嘿 還可以啦"。
Comments
個人觀察 FIN 先生的系統開發經歷,FIN
個人觀察 FIN 先生的系統開發經歷,FIN 先生能夠「開發順暢」,至少還有兩個重要因素。
一是各業務之間的系統規格統一,而且主機與端末之間的分工明確和規則清楚;二是
文件體系(documentation)的自動化。
自動化的文件製作,帶有強制力量,多少保障了規格的一致性;更因為 FIN 先生讓它涵蓋了
一部分的系統規格製作,也提高了系統與需求之間的吻合度。
Add new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