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

F I N's blog

開放的另一層意義,就是要多靠自己

大約10年前,兩家IT公司不約而同提出On Demand(IBM)、Adaptive(HP)觀念,這兩者名詞雖不同,但意思是相同的。表面的意思,不外(1)H/W,S/W愈做愈大,但用不了那麼多,因此可以依使用量計費,免得多付錢-COST SAVING,多麼冠冕堂皇的說法。(2)開放的IT環境,客戶可以有更多的選擇-多麼開闊的胸襟。

'不了解台灣核心銀行系統的特有規格,就不要考慮套裝軟體的導入"

'不了解台灣核心銀行系統的特有規格,就不要考慮套裝軟體的導入"這是我最近一次演講對學員問題的回答,因為當時問題者有疑惑的表情,所以有必要以本文補充說明我的想法。

開發OMCS PLATFORM的想法

周一早上,H君打了個電話給我,問我有關開發OMCS(Open Mission Critical System)問題,他告訴我有個推進中的計劃-開發一個Open Platform的 ATM Switching Center。H君是我的前輩,對台灣Banking IT最大的貢獻就是-主導當初財金公司的系統架構(之前我在名人堂上也有對他做一番介紹)。

櫃員Thin Client,還是有困難?

上個月去了倘廈門,結束了這次旅行後,短期內應該沒有機會再造訪中國。這次去的目的是將上次接的THIN CLIENT顧問工作告一段落。由於這個金融用戶原先的端末系統就是一個BROWSER的端末,沒有LOCAL BUSINESS LOGIC(沒有LOCAL DB),只有PRESENTATION LOGIC,更沒有其他特別的FINANCIAL I/O DEVICE(例如OCR、SEAL IMAGE),因此,雖說原先是CLIENT/SERVER架構下之RICH CLIENT,其實也沒做些什事,可說僅僅將APPLICATION從配置各分公司的CLIENT/SERVER,移到DP CENTER的一個大型SERVER而已。

再談"真的開放嗎?"

核心系統開放正確的意義,應該包含二種期待。其一是硬體/軟體(Infrastructure)的開放,這部份大家耳熟能詳,應該不必多做解釋,其二則是我個人觀點,則必須要做一番解釋,我認為開放另一面的意義-是確保應用系統(Application)的壽命,在無法預知將來需求的變化,經的起時間的考驗(當然是愈長壽愈好),換句話說,也就是新功能/需求的增加,並不會修改太困難,牽一髮動全身(單體的"自體性"愈大愈好)。後者才是我認為真正開放的意義。畢竟硬軟體發展快速,我們並不會期望也不必他太長壽, 但是應用系統卻是一種逐漸累積的資產,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造(不是花錢就可以以解決的問題),因此對應用系統統而言我們會希望他盡量長壽。

真的開放嗎?

U公司的W總E-MAIL上週問我對CBOD的看法如何?對於一位重心放在市場戰略高於產品細節的人,實在很難用簡單又清晰的三言兩語回答,簡單的用語容易流於主觀的偏見,複雜的話只能在相同的背景,彼此有共同經歷才易於心意相通,否則更多的”為什麼?”反而需用更多的描述去產生更多的誤解,最後問答雙方會覺得”問非所答”與”答非所問”,達不到原先的期望最是令人失望。我用等同MSN的速度回了這封MAIL,範圍當然不外,語言、架構、平台等老生常談,所以對於這類問題,我通常歸類是簡單的問題。

銀行的戰略

大約10餘年前,我服務的I公司大力的在推展Relationship Banking的概念,從字面的意義任何人都可以依其理解力體會到要告訴銀行什麼?當然最終的目的就是希望啟發客戶誘導銀行在IT上面多作一些投資。

BankingIT到底怎麼了?

昨日打了電話給我過去的老上司,這位在基層金融系核心系統德高望重的先生,現在雖然退居2 線,但仍然活躍在這個圈子,從政府單位到廠商用戶,經常提出個人看法,也提供個別金融機構意見,屬元老教父級的BankingIT專家。

Pages

Subscribe to RSS - F I N's blog